语言与文化研究2024年01期
语言研究
- 《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汇所见唐代人之“生死观”(1)王长华;王李洁
- 城市语言不文明现象的话语表征及改进策略——以西安为例(5)高佳佳;颜娜
- 韩国语言景观中的汉字分布及其意义表征(8)边婷婷;晁亚若
- Sur la Connexion Sémantique du Connecteur 《mais》 et sa Construction(12)田俊雷
- 《山谷词》俗语词分析(16)黄胜兰
- 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商务语篇隐喻分析(20)李晓冉
- 中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体裁分析(24)彭新鸽
- 《文心雕龙·练字》异文校读(28)孙淑敏
- 体裁分析视域下的旅游景点简介研究——以好客山东网为例(32)王朔
- 中国学生在西班牙习得中的语用偏误(36)奚晓娆
- 关于俄乌冲突的中日新闻里的模糊限制语使用分析(40)张效博;刘琛琛
- 政治话语概念隐喻的体认语言学研究(44)张瑞霞
- 黎语保城话动物名称词探析(48)黄骏挺
- 顺应论视阈下《天堂蒜薹之歌》的乡土话语建构研究(53)李宝虎;李广伟
- 元明清常用饮食类动词演变研究——以“食、饮、吃、喝”为例(58)尹伊达;李康澄
- 浅谈俄语词汇系统发展的狂欢化趋势(63)赵怡萱
教育教学
- 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析——以研究生比较文学课程为例(67)夏益群;刘若斯
-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71)尹戴忠;尹伊达
-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原则与路径探索(75)苏秋萍
- 汉英表征顺序认知定势差异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80)马吉德
- 混合教学视角下英语专业教学数字化转型路径(84)宋英;何高大
- “互联网+”背景下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88)李正玉
- 阿拉伯语教学中跨文化思辩能力培养研究(91)白楠;刘金兮;杨姊娜
- 维吾尔语语法教学思考——以能动式为例(96)熊晓晓;任莉莎;张娜
-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路径探析(100)黄亚文;万柯彤;李英男
- 高中英语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教学策略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应用与研究(103)黄杏坚;李文军
- 基于成果导向的军校英语教学动态化评价与实施(107)吕念
- 高中历史的大单元教学运用(110)赵伟强
- 基于儿童思维发展特征的汉字教学路径探究(113)张严匀
- 大学生英语中介教学的英语课程的态度及焦虑研究(117)蔡梦琪
- 思辨能力导向下的英语专业论证文写作教材研究(122)田园
- 浅谈高考日语生大学学习现状以及课程思政融入——以汉口学院为例(127)彭玺阁
翻译研究
- 翻译转换理论下汽车英语的翻译策略(134)黄李进;雷彩
- 红色影片字幕中中国特色话语的认知翻译研究(138)魏曼茹;刘存伟;王婷
- 新概念的翻译与西学东渐——中国近代概念翻译史的研究模式(142)郭凯;陈兆瑞
文学研究
- 深入生活,为时代写真——评欧阳伟报告文学《种子的魔力》(147)唐腾龙;李文浩
- 电影《美国牧歌》中梅丽意识形态教育的失败(151)苏鑫
- 浅论福克纳和莫里森对种族主义的凝视——以《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宠儿》为例(154)顾晓璇
- 《公园里的声音》:内心无声的呐喊——安东尼·布朗绘本文本细读研究(157)黄敏
- 《诗经·小雅·鸿雁》主旨辨析(161)白雪筱
- 晚明拟话本小说婚恋观的现代意义(166)刘珍利
- 《雅歌》的释经传统与克拉肖的巴罗克诗歌(169)郑怡
文化研究
- 中英服饰文化对比研究——以《唐顿庄园》和20版《花木兰》为例(172)吴伟炜
- 从认知诗学看《冷斋夜话》禅诗修辞对《诗经》的格义(175)何和平
- 新冠疫情时期国外媒体中的杭州城市形象研究——以日本媒体为例(178)郭玉英
- 基于大运河古诗词文化特色的创新转化方式探索(181)杨德利;杨博文;沈健
- 国防部例行记者会口译中的惯习、资本和话语权力(184)张力;郑贞;张丽平
-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下的中美差异探究——以《流浪地球2》和《星际穿越》为例(187)王乐
- 微媒体时代下基于外语微视频的湖湘红色文化传播研究(191)朱柳嫣;李子夫;易旭
- 高校学生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研究概述(195)刘浩然;董宇琪;谢怡竟
- 《语言与文化研究》征稿启事《语言与文化研究》编辑部
- 前言《语言与文化研究》编委会